![](http://a.nync.com/.jpg!40)
![](http://static.nync.com/main/images/cungg/cq26-min.png)
在西畴县兴街镇拉孩村,有一家特殊的超市——幸福超市,超市里所有的东西都可以用积分来兑换,而这个积分则是围绕“两不愁、三保障”、移风易俗及人居环境提升等方面来进行量化考核获得,主要是用来鼓励贫困户自力更生,以劳动换取积分,以积分换取商品。
采访当天,正好遇上拉孩村“幸福超市”工分兑换启动仪式。明明是9点钟才开始的活动,但是参加工分兑换的村民们却早在8点30分就已经全部提前到达。他们从村委会工作人员手中接过属于自己的工分卡,三三两两地坐在一起,满脸惊喜和新奇。只见工分卡正面醒目地标注着各自的分值和积分来源,背面则是“1分抵现金1元”等持卡须知说明。村民们不时看一眼工分卡,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:你家多少分,我家的才10分,他家常年有人外出务工所以分要高一点,这个分等会儿真的可以去超市兑换商品吗?超市不亏本吗?面对群众的疑问,拉孩村委会驻村工作队长、第一书记侬正福为大家进行了现场解答。
西畴县兴街镇拉孩村委会驻村工作队长、第一书记侬正福:“整个超市里面的东西来源于社会各界的捐赠,通过我们村委会发布相关的需求信息,向社会各界努力地争取资金、捐款、捐物得来的东西。第二块我们将注入村集体经济,村上拿出县上和镇上的红色股份的资金,集体经济注入10万进行对外营业。”
通过讲解,村民们不仅了解了“幸福超市”商品的来源,还知道了积分是要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拥有:去打工、去发展产业、去修缮加固房屋、去硬化入户路美化庭院、去改造卫生厕所圈舍、去建小水窖,甚至送子女读书、参加村里的公益事业、不大操大办、落实殡葬改革等等,这些都能产生积分。而且,积分不只是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,非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有,按照积分的多少,群众就可以去“幸福超市”兑换等值商品。
靠自己的双手去致富本就是天经地义,可是如今还有额外的嘉奖,村民们就更加情绪高涨了,他们在“幸福超市”外耐心地排起了长队,按秩序走进“幸福超市”挑选自己想要的商品。只见超市货架上整齐摆满了袋装大米、油盐酱醋、锅碗瓢盆、洗衣液、洗洁精、牙膏牙刷、卫生纸、胶鞋雨靴、四季衣物、镰刀锄头等日用品,它们有的用积分标注,有的用价格标注。记者感到奇怪,拉孩村党总支书记刘丕荣便告诉记者,积分标注的商品是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捐赠的,只能用积分兑换,积分不够才补足现金,价格标注的属于对外营业的物品,可以用积分兑换也可以用现金直接购买。
刘丕荣向记者介绍,“这台洗衣机,积分制怎么来兑(换)呢?比如他达到六个一脱贫标准,有外出务工,一个人一个月就是两分,出去一年就是24分,有两个人就是48分,再加上你的人居环境提升、入户路建设、还有卫生厕所建设、庭院建设这些标准。如果分不够,他达到脱贫的我们继续有奖励,你挣了多少分就奖励你多少分,不足的资金,农户可以垫一点现金把这台洗衣机抬走。”
据介绍,“幸福超市”的商品均按市场价销售,有些商品甚至低于市场价。超市由村委会指派专人进行管理,所得利益除保证超市正常、长期运转外,结余部分归村集体所有。
村民们手里拿着自己的工分卡,仔细挑选着能够兑换的商品。他们有的选了一桶洗洁精,有的选了一件衣服,有的选了一把铡牛草的铡刀。柏栗山村小组的申应超看中了一把标价20分的小锤,他用入户路硬化积累来的10分,再添补了10元现金就拿到了这把锤头。
当天积分最高的要数冯在平家了,她家三个人外出务工总时间达21个月,按照每个月2分计算,有42分,加上进行了庭院改造和入户路建设各10分,总分达62分。不过他看上了一个需要分数更高的商品。“现在我来看中了这个电磁炉。需要的积分是279,我想要,但是我的分数还不够。我想积累到年底再来要这个电磁炉。”
当天,勤俭持家的冯在平并没有兑换其他物品,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:家里外出务工三人,加上自己在家养了10头猪、几十只鸡,再搞好自家院落的环境卫生,到年底累计的工分应该可以到100多分了,到时候自己只用补一百块钱左右就可以把这台美的电磁炉拿回家了,实在是很划算。“经过自己努力,又搞生产,养猪,养鸡啊,我们自己劳动也有更多的好处。积得分,也有更好的幸福生活了。”
更好的幸福生活来自于勤劳努力,老人家朴实的话实实在在地诠释了“幸福是奋斗出来的”这句话的真谛。而“幸福超市”,只是一个契机,一个让大家去干去做,去用劳动换取幸福果实的助力。
刘丕荣说:“我们建这个幸福超市主要是在脱贫攻坚过程当中,促进这些建档立卡贫困户摆脱等、靠、要的思想。就是用我们西畴精神“等不是办法,干才有希望”,给这些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辛勤劳动,用他们的积分制来考核兑换东西。不能说还像以前一样,你家困难了,谁就该去给什么东西了,我们现在采取的办法就是要使他劳动。让他们知道,从劳动才能得到幸福的果实。”
(西畴县广播电视台记者 曹丽 刘明波)
来源:文山日报社